猪肉是日常生活中的常见肉类,需求量可以说是非常大的,而在我国养猪户朋友也特别多,不同类型的猪群养殖情况不同。下面简单学习一篇母猪养殖技巧和方法。
一、选种
选择生长速度快、繁殖能力强、肉质好、适应性强、抗病能力强的优良品种母猪。挑选健康的母猪,观察其精神状态、食欲、粪便等,确保没有疾病。母猪体型应适中,不宜过胖或过瘦,以保证繁殖能力和生产效益。
二、饲养管理
1.合理饲喂
后备母猪进入配种舍时目标体重应为120公斤,日增重控制在600-650克/天,每天饲喂量约2公斤。妊娠母猪每天饲喂量2-2.5公斤为宜,妊娠后期增加1-1.5公斤。
临产前5-7天减少精料10%-20%,必要时加入麦麸,以防便秘。产前10-12小时加水不加料,饮水中加入轻泻性饲料、食盐和抗生素。产后逐渐增加饲喂量,至8日龄后恢复正常。确保饲料新鲜,不使用变质、霉败、冰冻和带毒性的饲料。
2.环境管理
后备母猪引入后,先在隔离舍饲养6 – 8周,观察健康状态并进行免疫接种。母猪舍要保持清洁卫生,适宜的温度和湿度,做好通风和消毒工作。提供充足清洁的饮水。
3.圈舍设置
根据养殖规模合理规划猪舍,包括怀孕定位栏、空怀母猪栏、种公猪栏、分娩栏、保育床、育肥栏等。产房、保育舍、种公猪舍等要根据母猪数量和生产周期合理设计。
三、繁殖管理
1.发情鉴定与配种
做好母猪发情鉴定,采用外部观察、压背法和公猪试情法综合判定。适时配种,提高受胎率和产仔数。后备母猪上午出现呆立反应,下午和第二天上午各配一次;经产母猪上午出现呆立反应,第二天上、下午各配一次。
2.妊娠期管理
妊娠期母猪采食量要充足,以保证胎儿正常生长和发育,并为泌乳期打下基础。妊娠后期营养应从怀孕母猪饲料转移到哺乳期母猪饲料中。妊娠期要减少胚胎死亡,加强护理,保持环境安静,防止拥挤和跌倒。
3.分娩管理
母猪分娩过程约需2.5-3小时,产仔间隔过长要及时助产或催产。产后长时间胎衣不下要及时处理。分娩前一周做好接产准备,产仔后及时处理仔猪,注射催产素和抗生素。
4.哺乳期管理
提高泌乳量,减少疾病发生。产后逐渐增加饲喂量,至8日龄后恢复正常。
四、疾病防治
1.免疫接种
必须注射的疫苗包括猪瘟、口蹄疫、伪狂犬、细小病毒、日本乙脑等。根据当地疫病流行情况,有选择地注射萎缩性鼻炎、丹毒、肺疫、喘气病苗、链球菌苗等。
2.驱虫
在与原有猪群合群并栏前,应驱除体内外寄生虫。
3.日常保健
定期清洁猪圈,减少疾病发生。做好母猪围产期保健,发现异常及时治疗。建立科学的免疫程序,预防传染病。
总之,母猪养殖是养猪业中的关键环节,以上是一些实用的养殖技巧,涵盖选种、饲养、繁殖、疾病防治等方面,希望能帮助到大家。
关于母猪养殖技巧的精彩图文、热门评论,您可能对惠农网以下推荐的内容感兴趣,欢迎阅读。